close

禮拜天跟亞菱一起去看展覽
前一天也一起去聽了喜多俊之的演講

展覽內容是關於美加澳留學的相關訊息
演講的內容是關於設計師在生活中的自我養成

當然 我們不只有看展與聽講

我們就在禮拜日的世貿二館前與華納威秀後
漫無目的地交換了一堆生活中的想法與觀察

在展區的小道上 我竟然開始懷疑
"留學"這個目標 究竟對我來說 是不是一個必要的存在?

存在的狀況有很多種
曾經認為 最根本還是在於對自我的認同 以及想要追尋的領域的認同
真實性高嗎?有沒有足夠的溝通?親和力來自何方?
認同的基礎夠不夠穩固與踏實?

獲得了認同或被認同
那麼 做任何事都會有非常大的信心
反之 如果無法獲得認同
對這世界的連結性必定漸漸消失或者被取代

題外話 自我的意志究竟可以帶領我們到達什麼樣的地方?

三年不算短
在安慰著失戀的人們不要想太多 要開始努力做自己的同時
在為了呵護更多人的情況下 自己是否也漸漸陷入自我的窠臼裡?

愛不就是一種呵護嗎? 或者是該死的一見鍾情?
面對?或逃避?然而看似逃避是否才真是面對?

曾經很開心於自己在三年來的轉變
然而 似乎已到了該邁向下一個階段的時候了

“生命自會尋找出路”

確認過自己接下來該努力於軟性的自我認同
在討論與辯論中找到每一次的入口與出口
在不斷的思路循環中終究能找到天命的歸屬

回到”認同”這個想法
生命並不總是需要孤單面對的
在給予信任與被信任的交換循環中
我們往往才能在裡面窺見自己的天命

比如說
在聽過官政能的分享 義大利的設計學府成為我(也一直都是)極為嚮往的學習聖殿
在做了決定之後
就是勇往直前了
在我躑躅不前的時候
我是否辜負了我自己以及我的朋友們?

二哥說 成功是靠七分運氣與三分努力
若無山勢與百川來迎
小雨怎能成江河?
那地心引力不過是小小雨滴的三分努力罷了
萬一貪心 那也不過成為另一條石縫中的水滴 想順孔勢而下卻又夾在細縫中因自己的表面張力而無法動彈

把心放開吧
愛或許就是這世界裡最偉大的力量
然而 要先懂得愛自己 才能愛更多的人
還是要先懂得愛別人 才能夠更深切地愛自己?

 

哈哈
來聊天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井 宗一郎 的頭像
    井 宗一郎

    井 宗一郎

    井 宗一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